“湖北一國家級貧困縣新建總占地超百畝大樓”、“國家級貧困縣沐川縣幹部公款吃喝被舉報”、“貧困縣陝西西鄉縣為攔河造景花億元建水電站”……連日來,“戴窮帽”的貧困縣屢屢“上頭條”,成為公眾關註焦點。
  查閱近年來關於貧困縣的新聞,發現不少都與“豪華辦公樓”、“豪華演出”、“超標用車”相關,還有一些地方“熱烈慶祝”自己被納入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一些貧困縣為何能做出這等“土豪”事?錢從哪裡來?扶貧資金又去哪了?
  審計署2013年對五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19個重點貧困縣的審計結果就很能說明問題:審計發現19個縣大都存在騙取扶貧貸款資金、擠占挪用、套取扶貧基金的共性問題。
  據人民日報報道,目前我國近1/3的縣“戴窮帽”,重點貧困縣每年可獲3000萬元至500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因為“含金量”比較高,退出沒好處,所以這些貧困縣名額一直保持“穩定”。
  不可否認,一些貧困縣確實存在財政困難、發展乏力的問題,這頂“帽子”對於爭取相關政策和資金扶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發展確有益處。但貧困縣這頂帽子上越來越多的負面新聞告訴我們,是時候讓部分戴貧困帽的地區“紅紅臉”,說說為何這麼多年沒發展起來,是否和錯誤的政績觀有關?也該給貧困縣群體“洗洗澡”,看看有多少是屬於“敗絮其外、金玉其中”的假貧困。
  成為貧困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但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地理環境導致的“先天貧困”,一是發展步伐慢於其他城市引發的“後天貧困”,後者更值得當地政府部門反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進行反思,才能正視問題並最終解決問題。
  此外,讓貧困縣“洗洗澡”很有必要。自國家扶貧之初,貧困縣這頂帽子就在一定區域保持動態穩定,一個脫貧了另一個馬上頂上來。爭相“戴窮帽”,說到底主要是一些地方政府看到了其背後的巨大資金扶持和相關利好政策,而這對其他地方來說就成了不公平待遇,又造成了新的相對貧困。
  因此,不妨對貧困縣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該“脫帽”的脫帽,適當壓縮貧困縣規模,確保國家把有限的資金用到貧困地區發展的刀刃上,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戴著貧帽不願摘”的不良發展觀。
  新華社記者何晨陽  (原標題:貧困縣也該“洗洗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am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